丹麦我是怎么修炼成如此短小精悍的

历史离不开地理,先来看地图

这个“棒槌”叫日德兰半岛,旁边乱七八糟这一片,叫东丹麦群岛。这两块地方早在公元前一万两千多年,散落的原始人就已经进入了石器时代,由于纬度与原始人的生产水平原因,再往北就鲜有人烟了,因此这里就成了北欧文明的发源地。也就是说,北边那个又粗又大又长的斯堪地纳维亚半岛的文明,是由南向北扩散而去的。而相较于“棒槌”,小群岛的文明更先进一些,最早迈入铁器时代,并形成自己的语言——北日耳曼语。后来他们开始登陆日德兰半岛,征服并同化了当地土著,丹麦的雏形出现了。

到公元前八世纪的时候,可以说欧洲几大人种的势力范围已经比较明显,像凯尔特人、伊比利亚人等这些古老民族均已没落,新的势力在欧洲大陆形成三足鼎立局面,即“打北边儿来了日耳曼人、打南边儿来了拉丁人、打东边儿来了斯拉夫人”。这还只是一个大的概括,在每一个大民族下面又有许许多多的分支,比如日耳曼人就包括萨克森人、哥特人、盎格鲁人、萨克逊人,以及北欧人等,后世将北欧人称作维京人。而从丹麦起源的北欧人,后来由于生活地域的不同,又分成了三个分支,即丹麦人、挪威人和瑞典人。

人家南边儿早早就建立了古罗马帝国,在深受古希腊文明的影响下,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成就,而当时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均被视为蛮族。如果说生活在中欧的日耳曼人,还可以在广袤的丛林靠打猎为生,并获得丰富食物的话,那么对于天寒地冻的北欧来说,食物就显得紧缺了许多。首先以当时的农业技术水平,种地是不可能的了,靠打猎的话,树林虽多,但动物太少,于是长久以来维京人只能靠打渔为生。可以想象在冰冷刺骨的海洋上,靠着那简陋的渔网和鱼叉,获取单一类型食物,是一种怎样的生活体验。

在这种恶劣环境下,他们人口数量不多,但能生存下来的,都是环境的适应者、体格上的精锐。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,北欧的维京人相较于中欧和南欧人,要高大强壮许多。

虽然冷风吹、没法种地,靠打鱼、食物单一,但是上天给了他们一个礼物作为补偿,那就是至今都是全世界产量和储量最高的波罗的海琥珀。当他们发现这种被海水冲到岸边的黄色石头,居然能在南方人手里换取金币时,开始像捡贝壳一样的收集琥珀。再借助他们常年以打渔为生所获得的造船技术,挑选出部落的精壮,留下女人和孩子,把琥珀装上长船,带着一夜暴富的创业梦想,开启了一路向南的旅程。

出发的时候,他们还是想着做一个单纯的商人的。当时的北欧长船跟南方比肯定先进,但毕竟处在公元八世纪,能先进到哪去?靠蛮力与洋流较劲,半个小时就累趴下了,本来想去法国,结果飘到了英格兰。当时的英格兰是既没有南欧的文明和富庶,也没有北欧的这种自然矿产资源,他们有的是耕地和谷仓,以及比维京人矮小的身躯。当这一切被维京人看透之后,内心萌发了一种抢了就跑的念头。

后来的维京人越来越尝到甜头了,当他们到达欧洲南部法国或者西西里,如果是人多势众的集市,他们便老老实实的售卖琥珀,当他们来到人烟稀少的乡村,便烧杀抢掠。因此历史上的维京人,严谨的说是亦盗亦商,客观的说是抢的多、贸易少。直到这些“衣锦还乡”的“商人”回到老家,越来越多看着眼红的维京人加入了海盗的行列,人数一旦多起来,就不再管你是集市还是教堂了。

前面说过维京人不止一波,那么打劫路线也就不止一条。比如瑞典人就喜欢向东,后来他们还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基辅罗斯国,就是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前身。向南的这一批主要是丹麦人和一部分挪威人,还有一部分挪威人甚至继续向西来到法罗群岛,再后来甚至航行到了格林兰。类似这种超远距离航行,一般是被洋流飘过去的,多数有去无回,就在当地定居下来,也就自然而然成了维京人的殖民地。当初这各个方向的维京人互相之间偶遇,也会抢自己人,后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,也为了方便集结更多的人,去抢更大的目标,而逐渐有了那种身强力壮能服众的统一指挥。

公元十世纪末期的海盗头子老戈姆,被视为丹麦历史上的第一位国王。当然这个国王的名号,是后来的丹麦人为了美化历史,冠以一个比较文明的称号罢了,在当时,就是大部分维京海盗都听命于他而已。

在欧洲,基督教成为主流之前,分别在南、北出现了两大神话体系,即南边的古希腊神话和北边的北欧神话。北欧神话崇尚战争,并且宣扬英勇的战死后可以见到主神奥丁,这种观念把维京战士一个个洗脑成了“敢死队”。本来先天条件就好,人高马大的,加上作战英勇不怕死,现在又有了这种集权式的统一领导,是到了维京小宇宙爆发的时候了。

老戈姆的儿子哈拉尔,就是那个爆发期的领导者,他在位期间血洗欧洲海岸线,建立诸多殖民地。最关键他还建立了一个本土帝国,把当时所有维京人居住的大本营,都纳入了同一个体系建立政权,包括今天的丹麦、挪威沿海地带、瑞典的南部、德国和波兰的北部等。也就是说,当时斯堪迪纳维亚半岛上没有纳入他统治的,都是些雪山、冰川等无人区,波罗的海成了他家的内湖。

此人可能不太讲究个人卫生,一口的烂黑牙,当时的维京人黑色和蓝色用同一个词,因此哈拉尔有了一个外号叫“蓝牙”。由于他的势力扩散力太强,连接了太多散落的地方,因此后来我们手机的蓝牙信号就以他命名。

到“蓝牙”的孙子克努特大帝的时候,海盗们的所谓“北海帝国”达到巅峰,不仅拥有北欧,还拥有英格兰全境。虽然“大本营”在丹麦,但是克努特大帝很喜欢待在英格兰,说到底是因为那里的气候住着更舒服,人文环境也没有当时北欧那么重的戾气。接下来就开始上演“温水煮青蛙”效应了,由于英格兰曾作为古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,深受古罗马文明的影响,基督教也早已传入。克努特大帝觉得这才是人住的地方,这才是人应该生活的样子,于是接受了这种文明,并皈依了基督教。

本来在那个时代,维京人凭借体格和残暴,已经能够做到欧洲通吃,结果从皈依基督教开始,他们的这种特质开始退化。其实说到底,虽然烧杀抢掠得到财富的那一刻确实令人兴奋,但在这一过程中,也难免要承受巨大伤亡的代价。维京海盗们自己也会觉得,能像英格兰人这样经营一块土地,老婆孩子热炕头,不用总是担心翻船喂鱼或者脑袋被砍才是最幸福的。

相对落后的文明皈依相对先进的文明是好事,如果“北海帝国”就这样传承下去,在欧洲依然是一股强大的力量。但克努特大帝死后选择了将帝国分别传给自己的几个儿子,于是就有了丹麦国王以外的英格兰国王、挪威国王和瑞典国王。分开之后各家的势力都不强,在与日耳曼其他分支的战争中总是失败,其中的英格兰,更是被盎格鲁萨克逊人完全夺了回去。于是丹麦国王意识到,还是以前的“北海帝国”好,在他的召集下,本来就是一家人的丹、瑞、挪又重新走到了一起。各自国王的名号虽然依然保留,但已经没啥大权了,新的以丹麦为主导的,以丹麦国王集权统治为基础的卡尔马联盟成立。

这个联盟后来向周边展开了一系列扩张战争,一度把爱沙尼亚等波罗的海东岸也纳入其中,但是他们向南扩张的时候遇到了阻力。还是回过头来看地图

在这个“棒槌的把手”位置,有两个非常关键的地区,北边这一点儿叫石勒苏益格、南边这一点儿叫荷尔施泰因。之所以说这两块地方关键,是因为丹麦有个强大的邻居。从这里再往南,当时有一个联盟叫汉萨同盟,是由今天德国和波兰北部的一些诸侯国组成的。有人可能会问,以前德国这个地方怎么这么分裂?没错,凡是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有交集的历史,都能体现出这一特征,虽然有个神罗皇帝,但是各诸侯国都是各自为政的,这在之前我们的德国史里已经聊过,也就不再赘述了。

总之卡尔马联盟在与汉萨同盟的对战中,终于以惨重的代价获得了这两个地区,从此无论财力还是军事,丹麦都彻底衰落了。而北方的瑞典人,由于自己还一直向东经营着,且没有受这次战争太大的影响,自己悄悄的越做越大,终于不服衰落的丹麦,而选择离开联盟。到此卡尔马联盟解散,形成了丹麦王国和瑞典王国,其中丹麦王国包含着本土、冰岛殖民地、挪威及挪威的法罗群岛和格陵兰岛两块殖民地。

看着也不小了,更何况瘦死的骆驼还比马大呢,哪怕是这个昔日光辉不再的丹麦王国,依然能够随着大航海的潮流,建立起东印度公司,并在今天的印尼拥有殖民地,你可以想象当时的东南亚到底是有多落后。

但在欧洲本土,丹麦的国力已经不能避免它卷入一场急速衰落和缩小的“滑道”。由于宗教改革,欧洲爆发了30年战争,大混战中瑞典曾一度占领丹麦首都哥本哈根,虽然后来在荷兰的帮助下丹麦复国了,但往后只能扮演些打酱油的角色。

拿破仑崛起的时候,欧洲形成了法国和英国两大势力集团,丹麦无力应付只得选择中立,但英国不认头。“历史上你抢了这个抢那个,还曾经把我家全给占了去,现在打拿破仑,我们正缺人手的时候,你想中立就中立,哪有这等好事?”英国直接开打,通过炮舰战争把丹麦海军打到全军覆没,报了当初北海帝国的一箭之仇。

这时候在夹缝中求生存的丹麦,为了对付英国赶紧放弃中立,选择投靠拿破仑。结果悲惨的是,它刚一投靠,拿破仑就失败了。当初选择中立被莫名其妙打一顿,今天刚刚选边站,就莫名其妙成了战败国。在反法同盟的分赃会议上,英国的主导下丹麦王国被肢解,挪威部分划给了瑞典,当然原先的冰岛还是丹麦的,法罗群岛和格林兰岛虽然最早是挪威的,但由于与丹麦合并时间太久,挪威本土被划归瑞典后,这两块地方依然还留在丹麦。

但这俩地方冰天雪地的当时确实没啥价值,真正有价值的就剩这一点“棒槌”和这一点群岛。穷的叮当响的丹麦,为了维持生计,海外殖民地不是卖给英国就是卖给美国,希望借助这点钱从此好好发展这点小地方就完了。

年,一群人丹麦人看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挺好,组织起来在皇宫前面游行,你肯定听说过英国不流血的光荣革命,但其实丹麦不仅没流血而且更轻松,就是这帮人在皇宫前面“没事走两步”,当时的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七世就签署协议,丹麦由君主专制变成了君主立宪制国家。

丹麦,这个标准的“小时候长得帅,大了越长越歪”的北欧国度,环视周边发现谁成长的都比自己强大,如果能够在仅剩的这点土地上安定的生存,就已经是求之不得的目标了。结果令丹麦没想到的是,欧洲最晚起来的一强,而且是挨着它最近的列强,德国才刚刚登场。

普鲁士在俾斯麦的领导下,正为打败德意志大家族中的“老大哥”奥地利而费尽心机。他所做的第一步就是叫上奥地利,一起把历史上汉萨同盟丢了的那两块地方给夺回来,向奥地利许诺事成之后,北边的石勒苏伊格归普鲁士、南边的荷尔施泰因归奥地利。奥地利一看有利可图,果然派兵长途跋涉与普鲁士会合,轻松打下了这两块地方。结果就形成了一种局面,看下面简图

这局面你可想而知,被“三明治夹心”的荷尔斯泰因,哪还有奥地利的份儿?再往后普对奥、普对法的战争中,俾斯麦都取得了全胜,在北德意志联邦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德意志第二帝国。自此德国粉墨登场,欧洲迎来一战。

在“欧洲绞肉机”的一战过程中,丹麦为了求自保,尽量做到自身“隐形”的程度

虽然故技重施宣布中立,但当德国让它干啥的时候,它又不敢违抗命令。所以丹麦虽然在一战中没有加入任何一方,是迫于压力,还是做了德国的小跟班儿。一战后的分赃会议上,战胜国中的英、法为了把德国“肢解的更零碎一些”,对丹麦的所作所为睁一眼闭一眼,要求德国向丹麦归还石勒苏伊格及荷尔施泰因。

看过我写一战文章的读者,可能还记得一战结束时德国的那种感受,当时的德国不是兵打没了,而是内部发生兵变,国王被迫潜逃,新的政府魏玛共和国宣布停战,德国才以失败者的身份退出的。因此德国的底子还没有动,丹麦面对这个“庞然大物”还是非常发怵的,生怕自己被英、法拿来“当枪使”。丹麦宣布“这俩地方贫僧不敢要”,但是英、法为了削弱德国非要给,最后还是德国自己看不下去了,要求这两个地方举行公投,根据民意结果石勒苏益格的北部选择了丹麦,其他大部分地区选择继续留在德国。

两个地区回来了一点儿也还不错,但是一战结束后第二年,冰岛就宣布独立了。此时的丹麦真是一副不得不好脾气的形象,“咋说都行、咋办都行,只要在这不断缩小的土地上,让我好好生存下去就行。”因此在一战后二战前的这段时间里,丹麦的农业发展速度还是非常快的,就凭借这点儿面积竟然成了当时世界上最主要的几大农业国之一。

但紧接着希特勒就上台了,作为“睡在德国身边的那个人”,看到战争的乌云正在飘来,梦中惊醒的第一反应就是跟德国签和平协定。但是这一纸合约在希特勒面前没啥作用,二战爆发两年后,希特勒一个没忍住,顺手在一天之内占领了丹麦全境,不过他倒是没好意思动丹麦王室。

本土又成了德国的小跟班儿,海外的格陵兰岛和法罗群岛,被同盟国的美国占领。二战结束后,丹麦重回独立,美国也把那两块地方还给了丹麦。但法罗群岛宣布升级为丹麦的自治领,虽然其国家元首还是宗主国的国王,但已经拥有了全面的自治权。反而是最远处的格林兰一直没啥声音,直到年的时候,才开始施行内政自治,但军事和外交还是归丹麦管。

聊完丹麦通史,总体感受就是古代狠狠的牛了一把,然后就一直走下坡路,领土越来越小,影响力也越来越弱,慢慢沦为了欧洲当代存在感最低的几个国家之一。但一个国家的生命力,从来不只是军事和政治,还有经济和文化,这两方面丹麦从来没落下。早在年的时候,就被工业革命浪潮裹挟着不得不进步,诞生了一个啤酒厂,名字叫做嘉士伯。当初英国让荷兰海军全军覆没得前两年,也就是年,那个写出《卖火柴的小女孩》、《国王的新衣》、《丑小鸭》等大量童话故事的安徒生诞生了。年,一个专门制作儿童小玩具的木匠,成立了丹麦语“玩的快乐”公司,音译过来叫乐高。

今天的丹麦跟其他北欧国家一样,过着寂静又富庶的生活,在联合国的幸福指数里排名第一。

许三匠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niluoey.com/fdms/7795.html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热点文章

    • 没有热点文章

    推荐文章

    • 没有推荐文章